“这是我们安丘的辉渠香小米,它生长在海拔330米到380米之间的火山岩梯田上,回家后不需要再洗米了,可以直接下锅煮。而且我们的包装充了氮气,非常锁鲜……”6月24日,在北京新发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净菜进京暨“潍农好品”北京产销对接会上,安丘农耕农产品推荐官刘晓玉在安丘优质净菜和食用农产品展区前向现场的采购商、市民和记者们娓娓介绍道。
紧接着,安丘市双招双引暨“安丘农耕”高品质生态农品推荐会在深圳南山区举行,此处更多了一股浓浓的家乡情怀。“作为在深圳的安丘人,看到家乡的产品来到了深圳,感到非常亲切!”“今天能在深圳吃到我们安丘老家的有机胡萝卜,喝到鲜榨胡萝卜汁,特别开心和感动,希望安丘农耕能把更多家乡的特产带到深圳,带到全国各地以及海外,让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尝到家乡的味道,透过安丘的优质农品了解安丘,看见安丘、走进安丘。”……安丘籍在深圳老乡在展柜前纷纷感慨道。
“让家乡特产‘走出去’,不仅是给在外游子的一丝慰藉,更是为了‘引进来’,让在外能人看到如今安丘发展迅速,让各地朋友们透过安丘农品看到背后‘宜居宜业宜游’的宝藏县城,进而‘引凤回巢’‘引客来商’。”安丘农耕品牌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翀一语中的。
回溯去年9月,安丘农品首次进京展示展销,来自安丘本地的32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家庭农场,共带来了300余种农产品亮相,迭代开启了安丘生态农产品进京闯市场的新纪元。
从北京到深圳,从新发地到粤港澳大湾区,安丘市以生态农品为媒,把家乡特产变为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一个城市名片的锻造绝非一朝一夕,其背后是经年累月的深耕细作。
近年来,安丘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聚力打造全国首个全域生态农业示范县。制定全国首个生态产品评定标准,探索建立14种生态农品全产业链标准规范,按标生产的农产品达到了出口任何一个国家的贸易标准;组建生态农业产业协会,将生态农场纳入政府监管,全域推广生态技术,政府主导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码、生态原产地码“双码认证”,生态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了25%以上;建立覆盖全域的“农业大数据库”,汇聚2100万条产加销数据,108名农安员精准巡查,电子地图动态管控,以数字赋能实现“一图览全域,一网管全程”;打造了全国领先的国际标准数据库,涵盖56个国家,1500个标准,以“国内国际”双标准评估农残风险,把牢质量关口,以世界最严标准定义安全新高度;打造“安丘农耕”区域品牌,生态农品价值飙升25%,完成从“生态溢价”向“市场增值”的转化。
如今,该市已向大健康产业迈进,将其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发展大健康规上食品企业131家,食品品类2000多种。全球养殖规模最大的蛋鸡项目—正大蛋业落户于此,每天产蛋290万枚,每个鸡蛋都喷码追溯,不仅做到了无激素、无药残,还产出了富硒蛋、叶黄素蛋等功效性鸡蛋,斩获国际蒙特奖·金奖;坐落在青山绿水旁的合力牧业产出的巴氏鲜奶,营养和卫生指标远高于欧盟标准;禾汇食品的有机酱油原料全部为有机大豆、有机小麦、水、盐等,真能做到了“零添加”;圣川食品研发了牛蒡茶、牛蒡酒等100多种食药同源产品;汇润膳食堂的魔芋产品,零脂、低卡、富含膳食纤维,部分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无论米面粮油还是肉蛋奶菜,在安丘都能找到生态、健康的产品。
以农品为媒的安丘名片越擦越亮,城市形象更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优质农品奔赴新市场,虏获新粉丝:安丘农品首次进京后,20吨生态大姜从安丘农谷物流园出发,发往北京新发地,端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今年3月,安丘农产品进军西北市场,首批20吨优质大姜发往乌鲁木齐九鼎蔬菜批发市场;今年6月,安丘优质土豆开启“跨国之旅”,首批22吨土豆经严格质检后装箱启运,进入俄罗斯各大农贸市场销售。
安丘名片随着优质生态农品飘扬过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目前,安丘市农品年供国内高端市场超过20万吨,出口80多个国家国家和地区,大姜、大葱、洋葱出口量占到全国的80%。